
如厕文明不是摄像头吓出来的
近日,重庆石油路某公厕门上贴出了安有摄像头的通知,在周围居民中引起了不小议论。公厕保洁人员介绍说,其实公厕并没有装摄像头,只是前段时间公厕的设备常被损害,只好贴个“已安装摄像头”的通知唬人,提示大家讲文明爱护公物。
用所谓的“摄像头”,吓唬损害公物行为,也是公厕管理方的无奈之举。虽然这样做可以理解,且没有真正侵害公众隐私,但还是让人感到不舒服。而且,谎言总归是谎言,吓得了一时,唬不了一世。
文明行为,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而所谓教养,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养成,重在教,贵在养。如厕文明的培养,更多需要宣传引导,而不能是简单粗暴的吓唬。
培养文明意识,需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单纯和美好,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
在许多国家,公厕都会贴上各种温馨幽默的标语,让使用者觉得小小的行为,赚到大大的道德成就感。有些地方的厕所故意把便池上方的笑话文字做得小一些,使用者为了看清楚,自然就会“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对于重庆公厕管理方来说,与其用摄像头吓唬人,不如正面交流沟通,有话好好说。通过设置幽默标语,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之余,主动配合保洁工作,或是坦陈破坏设施给管理维护带来的不便,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此外,环境氛围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强烈的暗示和诱导,及时修复受损的设施,有助于引导更多人爱护公物,避免“破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