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上网”倒逼监管“上线”

  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假期补课的背景下,各地变着花样搞暑期补课,比如,江苏省盱眙县等地的一些中学被曝出现了暑期补课的新模式——学生在家上网络课程。

  有偿补课,已成为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尽管国家及地方都有明文规定,且年年重申“禁补令”,但由于没有处罚措施,“禁补令”实际上已沦为“进补令”。特别是,江苏盱眙等地的中学,创造了有偿补课“新模式”,由“实体补习”转变为“网上补课”。不可否认,相比传统的有偿补课,“网上补课”更隐蔽、更便利。

  事实上,一些学校和教师,实行“网上补课”,看中的就是其更具隐蔽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网上授课行为,不易暴露有偿补课的真面目;再者,参与补课的教师与学生,无须“零距离接触”,不显山不露水,不易被抓到现行;特别是,实行“网上补课”,是学校还是社会培训机构,抑或是在校教师所为,补课主体难以确认。比如,当地教育部门曾接到举报,存在冬季班“网络补课”现象,但调查发现,“网课”并不是学校主导。可见,有偿补课形式的变化,比内容的变化更可怕。

  可见,有偿补课“上网”,倒逼监管部门“上线”。这就要求,教育、纪委等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网上讲座、授课、补习等教学行为的管理,重点打击学校及教师组织的“网上补课”行为。特别是,应设置专门的网上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对“网上补课”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防网络成为有偿补课又一个“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