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宇:构建有效预防制度遏制涉农犯罪

本报讯(记者杜涛欣 刘学 实习记者叶鹏程) “如何完善农村权力规范机制,保障涉农惠民资金安全,确保‘三农’工作适应经济新常态,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震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建议完善农村权力规范机制、保障涉农惠民资金安全,使“三农”工作适应经济新常态。

张震宇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村务不公开不透明,村干部大搞暗箱操作,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缺少民主监督,涉农资金发放程序存在漏洞,村干部能把本应由群众自己领取的资金直接领出、转存,任意支配。

“一些地市每年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数量约占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四成左右,涉案款项主要集中在集体土地补偿款和惠农‘两补’资金等款项,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张震宇说。

他通过对近3年某基层法院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调研,发现作出缓免刑的约占判决人数的九成。

“由于所判处的刑罚偏轻,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并且普遍不注重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于抱有侥幸心理的人缺乏警示教育,使其继续我行我素,肆意侵吞涉农资金。”张震宇认为。

“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和组织建设,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提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与自觉性,畅通农民举报渠道。”张震宇表示,还应加强对农村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构建有效的预防制度。

“推动村级组织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强化对村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管理。”张震宇认为,“一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账目的监督管理,完善涉农惠农资金、征用土地补偿等款项的发放程序,盯紧资金去向与使用情况,真正做到把钱发到群众手中。二是加强对农村基础建设的监管,乡镇应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把工程项目的监管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三是引入项目‘听证’制度。项目由村民代表、评标专家、开标单位等听证会代表进行无记名测评,当场公布评标结果,让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逐步实现乡村工程建设监督专业化、工程管理规范化。”

除此之外,张震宇还建议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乡镇财务结算中心,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财务制度;推行村支书、主任、经办人、村民理财小组组长“四方会签”制度。

“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大对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利用司法手段保障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张震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