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毒”弹窗亟须“下猛药”治理

  当前互联网治理力度持续保持高位。据国家网信办近日信息,今年三季度,全国网信系统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累计约谈1211家网站平台,警告954家,暂停更新489家。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弹窗仍在传播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成为增大安全风险、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疮”,而当前网上仍存在运营发布“毒”弹窗的产业链。(10月24日《江海晚报》)

  眼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网页浏览新闻或工作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每每打开手机和电脑时,“弹窗信息”便成了页面的“必访客”。这些“弹窗信息”不但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泛,有商品推销、产品广告,甚至还有色情信息广告,部分弹窗信息还存在着木马植入、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安全隐患,而且关闭按钮很隐蔽,难以关闭。这些弹窗信息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信息价值,可用户想第一时间“关闭”弹窗却非一件易事,不是关闭按钮很难找到,就是点击关闭按钮也关不掉。一些广告商推出“弹窗信息”,目的是打广告,推广商品或信息,这本无可厚非,但弹窗信息不该屡屡“关闭难”,更不能利用弹窗传播色情、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致使网络弹窗成了信息“毒”窗。

  网络弹窗成信息“毒”窗亟须“下猛药”治理,重拳打击。一方面,监管要到位。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严把网络弹窗的审批关和准入关,不允许手机和电脑网页肆意发布不良弹窗“毒”信息。另一方面,执法要从严。执法部门要对恶意发布弹窗“毒”信息行为进行严惩重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警告的警告,该罚款的罚款,该取缔发布资格的取缔发布资格,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追究法律责任,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契约,从而让网络弹窗信息规范起来。只要监管到位,执法从严,规范整顿,就一定能有效治理网络弹窗成信息“毒”窗顽疾,从而给人们营造一个正常、有序、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