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坤委员:把励志教育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思想政治课重在实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接地气”,达到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把励志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建议要将励志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工匠精神”。

徐景坤认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励志教育不够,还存在一定问题和误区,包括对大学生内在信仰需求激发不足,将励志教育与财富名利画等号等问题。在思想政治课上开展励志教育,运用身边榜样人物及鲜活事例,激发大学生内在主动性,引导大学生主动自觉地践行思想政治理论,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徐景坤看来,励志教育要多宣传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普通人。励志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宣传教育。建议各高校在开展励志教育时,要多地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普通人作为励志宣传对象。另外,同龄人在兴趣爱好、学习及生活经历等方面都有较多共同语言,因此励志教育除了以历史人物、当代优秀人物、行业模范为榜样,还应挖掘优秀同龄人的榜样带动作用,通过让优秀同龄人上党课、讲思政课、举办励志讲座等形式,消除同学们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让同学们意识到励志人物离自己并不遥远,是看得到、学得到的。同时,对高校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应着重职业道德、职业信仰的树立。高校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要多以行业里的优秀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和国际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作为榜样,培养学生养成新时代“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