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领域重点执法具导向意义

  5月至10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全面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围绕网络交易、农村市场、医药、教育等行业和领域,集中整治社会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以及涉网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

  该重点执法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今年11日起试行,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执法人员对不正当竞争领域出现的新动态、新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当前市场出现的不正当竞争乱象亟待整治,期望通过执法树立导向,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次重点执法范围明确,针对性强。其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涉网不正当竞争问题日益突出,网购环境有待激浊扬清。网购市场中像雇请水军刷单夸大销售量,通过雇请水军虚假出具好评等虚假宣传方式,像组织虚假交易、有偿性刷单、删评等不法经营方式,都有损正当竞争秩序的建立,有损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对正当经营者也造成了冲击。

  其二,市场混淆现象依旧存在,不仅表现在对商标、外观设计、特有包装等知识产权的侵犯之上,也表现在跨行业、跨领域的“蹭”品牌尤其是国际品牌的具体行为中。近日,两高相继发布典型案例,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作为相应的行政惩戒,市场监管总局的监督执法显然不能缺位,更应通过行政执法与司法惩戒的衔接,实现对相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全面堵截。

  其三,医疗、教育等民众痛感较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断变样。以医疗为例,饱受诟病的互联网“竞价排名”日益向手机应用端口转移,虚假广告、虚假承诺、夸大宣传、医疗广告回扣等行为屡禁不止,正如媒体所曝光的,没有抑郁症,却被诊断为“中重度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诊断为“智力低下”,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危害不言自明。

  作为新兴市场,农村市场尚不成熟,品牌认知程度低,加之监管薄弱,假冒产品蜂拥聚集。有数据显示,去年工商部门受理的农村相关消费投诉量达7.35万件,同比增长66.4%,类似于“六个垓桃”“康帅博”式的不正当竞争情况也更加严重,但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来讲,还是从构建公平有序市场环境来说,都需要通过重点执法,还农村这块新兴市场一片蓝天。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贯彻到位,无疑要面对一场硬仗,但也只有通过这场硬仗的胜利,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市场导向,营造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近日,网曝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接投诉,称女生穿短裙短裤露肩露背对男性属于性骚扰,影响学习。后图书馆规定,女生穿短于50厘米短裤短裙不得进馆,一度惹来争议。图书馆回应该规定已撤销,并发文疑似致歉。(519日梨视频)

  @李忠卿:学校因此对图书馆加强管理,毫无疑问是件好事,凡事必须有规矩,如果乱糟糟的,相信谁也不想在这里看书与学习。但“法无禁止则自由”,只要不违法,不背离社会道德良知,那就请别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女生的穿着。

 

  日前,北京市发布2018年高考安全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今年教育系统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不得为这样的炒作提供任何信息,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518日《北京青年报》)

  @丁恒情: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炒作“高考状元”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注重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努力推进高考制度的彻底改革,引导人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恶性循环之中。

 

  518日,第十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召开。大会开幕式上,8位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获颁“委员证”,标志着南京市正式启动高层次人才选拔“举荐制”。(519日《人民日报》)

  @陆仁忠:“举荐制”对英才而言是种福音,但真要实现“金子早发光”,更需要“伯乐”们的慧眼识才。希望举荐委员们真能按照规定所要求的,把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举荐出来,让举荐工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近日,督查组接到群众举报后两次赴现场核实发现,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的黑臭水占用了一条抗旱排涝渠,向长江一级支流漳河直排。而此处被多年举报的黑臭水体并未列入芜湖市地方政府的整治清单。(517日澎湃新闻)

  @扬清风:针对环保问题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对失职领导干部要加强责任追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唯有动真碰硬,才能倒逼领导干部改变观念,真正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连日来,天津、海南两地火线入局“抢人大战”,城市之间引才引智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在这场人才的争夺战中,不少城市都给出了近乎“零门槛”的落户政策,门槛一降再降。不过,“抢”来的人才如何才能被留住,同样值得关注。(518日新华网)

  @赵耀世:“抢人大战”再火热,也不可盲目跟风。各地应该认清自身发展实际,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一旦做好了制度建设,必将有助于宽松和谐的重才惜才环境形成。如此,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定能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