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性的母乳库 还须具备市场思维
哺乳期母亲把婴儿吃不完的母乳捐献,给有需求的婴儿使用,这样的母乳库5年前在国内首次出现。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监管举措,靠公益支撑的母乳库处于“蹒跚哺乳”的状态。
近年来,母乳喂养的益处越来越为社会所承认、接受,国家也一直鼓励母乳喂养,现阶段仍在起草中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更明确将“鼓励母乳喂养”写进了草案。然而,数据表明,我国出生后头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27%左右,与世界平均数来比,相对较低。
若是做简化思考,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或许就是市场化。然而,母乳与血液一样,不同于普通物质,其与母亲的身份权、人格权难以分离。在伦理与法律上,母亲不可能沦为产生某种商品的机器。
遗憾的是,现有的公益母乳库运营状态却并不乐观。母乳库可谓形同虚设,究其原因,或许在于其运营仅仅依靠爱心。母乳库的维系、管理本就需要较大的运营成本,而由于官方标准的缺乏,管理者甚至还将面临安全危险、赔偿风险,这显然将使诸多民间公益力量望而却步。
母乳库缺口,不能只靠爱心,公益事业也不能只有民间力量参与。非市场化的公益事业也须具备市场思维、引入市场机理,才能得以存活并充满活力。有必要吸收献血机制的合理因素,按照“无偿捐赠、有偿使用”的原则,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针对母乳捐赠、运输、保存各流程建立其明确标准,成立一些非营利的公益母乳流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