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灯收电费”如何服务好“精准脱贫”
9月27日,四川省凉山州纪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问廉》栏目迎来首播。据节目披露,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因为村里收电费不按村民实际使用度数收费,而是按村民家有多少个照明灯计费,每个灯每个月收费高达40元。
明码标价、按量计费,这应当是人所共知的用电管理基本常识,“按灯收电费”显然有违科学和有失公平,恰如接受问廉的当地副县长“不合理,乱收费”的坦言。令人不解的是,如此明显存在弊端的粗放式行为,何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实施?一个让“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的贫困村,什么时候才能迎来脱贫摘帽的开心日子?
透过“按灯收电费”,人们或不难想象出当地偏僻、贫穷与落后的窘况:用电仅仅停留于生活照明,村民家里应该没有添置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否则将如何落实“按灯收电费”,更奢谈兴企办厂的工业用电。而这样滞后落伍的贫困农村,不正是此次扶贫攻坚、决战小康的帮扶对象吗?电力部门如何忍心以每灯每月收费40元的“天价电”让村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以至于使不堪负重的农户自断电线。
面对“按灯收电费”的奇葩怪象,人们不免心生忧虑,如果不是由凉山州纪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问廉》栏目曝光,依达乡嘎格达村的贫困状况和当地电力部门的乱收费行为,是不是还会延续下去?连征收电费的分内业务都管理、撕扯不清的电力部门,又如何助力“精准扶贫”?在对“不合理,乱收费”实施“阳光问廉”之余,是不是也该对电力部门滥用权力、伤害百姓及当地政府监督乏力、不事作为的失察和失责给予“问勤”与“问责”?
电费需厘清,扶贫当精准。围观“按灯收电费”,不能止于对电力企业粗放管理、履职“懒政”行为的口诛笔伐,更需从权为民所用、作风严实和精准扶贫的更深层次查漏补缺,立行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