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随意挂钩”折射权力霸道

  不拆迁就不能办助学金?你使劲打12345……近日,网上一段关于临沂一女学生申请助学金遭拒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临沂郯城李庄镇李庄二村负责人,因扬言该村民家不拆迁就不给孩子助学金申请签字,遭舆论质疑。830日晚上,郯城县李庄镇政府经调查回应称,涉事女学生周某某曾因申请助学金不符合条件被退回。目前,李庄镇政府已对视频中的村负责人工作态度不端正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安排专人对该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并责成民政部门就村民周某某办理助学金一事做详细调查了解,确保实事求是办理此项业务。

  将拆迁工作与群众办理助学金挂钩,学生符不符合申请助学金条件沦为其次,使其老实拆迁才是核心。在这样的逻辑里,不仅让人看不到当地村干部把关如何严格,相反却让人感到是在借题发挥,基层权力的霸道显而易见。

  其实,对当事的村干部来说,“申请助学金不符合条件”不过是幌子,以此相逼让群众服从拆迁恐怕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本来,关于拆迁工作,国家都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照章办事即可,何必借助他物?但对一些基层干部来说,平等协商、依法办事显然没有说一不二来得舒心。于是“拆迁随意挂钩”成了他们干工作的不二法宝,不管规定合不合法、合不合规,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们还真是“蛮拼的”。

  办理助学金当然需要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但却不能随意与其他事情挂钩,随意扩张手中的权力。然而,近年来各地发生的诸多与拆迁相关的事件中,常常可见一些干部对公权力的随意使用。为了早日完成拆迁,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将拆迁任务“包干分解”,甚至委托带有暴力性质的社会力量动手,以“唤起恐惧”而非“依法行政”的方式达到快速征迁目的。这些乱象,不仅与依法治国要求背道而驰,也折射出部分基层干部对宪法所赋予人民基本权利的漠视。

  全面依法治国,也体现在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上。地方的征迁行为,必须与依法治国的方向相吻合,让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能让人民群众陷入对不顾法律约束的权力的恐惧之中。此次发生在临沂郯城的事件社会影响极坏,有关方面应及早介入调查,相关责任人必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依法严肃问责,使这一事件成为各地相关部门的一个普法教材样本,让法治的理念在更多干部的脑海中落地生根,尽快推动当地依法行政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