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商需从混乱走向规范化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微商的从业人数已逾千万,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然而,微商发展中时常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以及商家无节制发展代理、非法集资等症结,也使其“繁荣”备受质疑。
微商所销售的产品良莠不齐,商品来源不明不白,很多就是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本来只是小作坊生产的,却通过包装搞成国际范儿,忽悠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有部分消费者因商品质量太差,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而且,由于微商是以熟人交易为主,在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时,消费者碍于熟人面子,往往难以顺利索赔,造成消费纠纷频频发生。
与其他网络销售模式不同,微商是以个人模式为主导,上千万的微商群体,极为分散,且销售模式隐蔽,没有现金交易,都是通过微信支付转账、红包等形式。面对微商这个新兴事物,传统监管模式的成本太高,加之监管部门人手有限,根本不可能全部监管到,造成监管部门有心无力,陷入监管盲区之中。
虽然微商的监管相对困难,但并不能因此就放任不管。对于网络新生事物,不应再延续旧有的监管模式,需要根据微商经营的特点,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比如可以改“事前监管”为“事后监管”,但凡发生商品质量问题、消费纠纷的,就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修订相关法律,将微商也纳入消费者保护范围之内,以明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
微商兴起时间尚短,行业并未成熟,销售模式、经营管理、监管等都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耐心给其一段时间,等待微商行业成长壮大。并通过完善法律、信息技术来约束微商行为,督促其走向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