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后粽子下架,监管应及时上岗
几乎和中秋月饼一样,端午节的应节食品粽子,上午价格“大跳水”,下午集体“大失踪”。不少市民追问,端午后超市这些多余的粽子去哪里了?将做何处理?
那些撤离柜台与厂家库存的粽子最终流向何方,让人放心不下。作为消费者,想问的是,相关部门对节后粽子处理的监管措施到底有没有?下架粽子是由商家自行处理,还是被退回厂家?是被销毁、卖给饲料厂,还是被旧物新用,冰冻起来,留给以后再用?消费者需要一本明白账。
鉴于市场的复杂性与过期、变质食品事件频频曝光的事实,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商家与厂家高度自律。要保证撤柜粽子不危害消费者,一方面,厂家、商家要主动公布下架粽子的去向,接受消费者监督,不能让没有卖完的粽子去向不明;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商家与厂家妥善处理包括粽子、月饼在内的所有撤柜食品(特别是过期食品),并通过媒体交代撤柜食品的去向,避免消费者买到“饼坚强”与再加工的“陈馅旧料”,用制度的力量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团,帮助消费者树立对食品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