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网络医托”亟须织密监管之网
日前,沈阳市民赵先生向记者反映,高中毕业的儿子经同学介绍,找到了一份说是网络咨询的工作。其实,这就是网络医托。他儿子经过数天培训后,摇身变成了“在线名医”。而所谓“网络咨询”就是以“医生”的名义,通过网络等方式接受咨询或寻找“好(病)友”,想方设法介绍他们到公司“合作”医院。
“医托”早已有之,虽在现实中遭到打击,如今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将“战场”转移到网络上。
传统“医托”还未治理好,又出现了升级版的“网络医托”,无疑为相关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当务之急,整治“网络医托”,改变时下扭曲的医疗生态亟须织密监管之网。一方面,要着力构建相关部门之间的顺畅信息渠道,强化常态化的管理,建立能够公正、高效地查处患者投诉的执法机制,并形成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医托,对参与其中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但不可姑息,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这样才能使得非法“医托”与医疗机构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起涵盖执业许可、行业自律、行政处罚、刑事制裁的完整法律监管体系,完善畅通、透明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消除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局面,引导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不再遭“网络医托”忽悠。
总之,无论是整治传统“医托”,还是整治“网络医托”,卫生、公安、工商以及网络运营商这些部门都有责任,只要各部门各司其职,该管的管,该查的查,不法分子也没有多少施展的空间,“体外循环”的医托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每年的四五月份,甘肃临洮县所有拿财政工资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都会以绿化费或者树苗费的名义,被扣掉一个月工资的10%,平均人均400元左右。这笔钱根本就不会发到各单位,而是由县财政局直接扣除。(4月4日央视)
@余祖欣:在面对工作困难的同时,不直面问题、而是遛弯绕行,直接拿职工的“粮草”开刀,这一强人所难的做法,看似一种迫于无奈,实则是任意秉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无谓取舍。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的王涛,因其堂舅2006年在四川达州违法犯罪冒用其身份接受公安处罚,导致其“被逮捕”两次。后该信息于2010年4月被录入吸毒人员数据库,王涛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今年3月30日,录入单位四川达州通川区朝阳派出所负责人表示7月底前解决此事。(4月5日《京华时报》)
@徐甫祥:期待相关警方纠错的步子再快一些,尽早揭掉王涛“被吸毒”的“帽子”;更祈愿“被吸毒”的“失误”需要一纠10年的“蜗牛速度”自此不再重现。或许,这就是王涛“被吸毒”10年所给予我们的“前车之鉴”。
河南洛阳一无证校医行医数十年,校方称此前不知情。有市民反映,洛阳市第十四中学一名校医无医生执业资格,并对外私售自制药物,遭到举报后被相关部门查处。(4月6日《大河报》)
@乔志峰:建议成立全国性学校医师专业协会,制定学校医师或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尽快制定中小学校医职业准入标准。这样做可能会需要较大投入,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周期方能见效,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近日,《广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获得通过,该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施行。条例新增了借执法牟取私利以及粗暴、野蛮等不文明执法的责任追究的两种情形。不文明执法带来严重不良后果,重则受到责令辞职、罢免、处分等处罚。(4月6日《南方都市报》)
@姜春康: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需要管理智慧,也需要文明执法。那些管理失范的城管部门,请在“扩权”的同时将队伍管理好,好好研究如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少出现“飞扬跋扈式”的权力滥用和权力猛用。
3月2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布公告,开除6名违法犯罪、损害协会声誉的会员会籍,对12名涉嫌违法犯罪被调查者暂停会籍。被暂停会籍者全部为官员,而且不乏近两年刚落马的高官。(4月6日《北京青年报》)
@谢晓刚:如果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清除落马官员,就认为书协清白了,那才是真正的治标不治本,应该建立一种科学的机制,能够让书协真正远离“铜臭味”,真正远离领导干部。唯有如此,书协才能少些“官味”,多些文艺范儿。
近日,随着南京、苏州、合肥、福州等地公布2015年公积金贷款情况,记者发现,多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吃紧,公积金账户几乎出现“被贷空”的现象。当前多地公积金账户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可能将影响购房者顺利贷出公积金。(4月5日《深圳商报》)
@邓海建:公积金是互助互利的基金,意在便民利民。一旦“余额不足”,当迅疾启动应急程序,确保不穿底、不失信,确保屁股始终坐在存缴者利益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