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告老还乡”背后的示范效应
在全国两会开始前,《新安晚报》曾征集民声民意带上两会。一位安徽籍博士曾写信,认为现在农村很多传统民俗在退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良方”。他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
鼓励相关人士“告老还乡”,除继承乡贤文化、颐养天年之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农村的“空心化”,缓解城市养老院过于拥挤等城市病。古代“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的传统,在当时极具示范效应。如果现在通过制度设计,鼓励离退休者“告老还乡”,比如提高离退休返乡者的养老待遇和医疗保障,将返乡者的住宅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布局,也会对人力资源从乡村流出再返回乡村,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不过也有人担心,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后,绝大多数人能够反哺桑梓,会不会有少数人反而给家乡百姓带来麻烦?比如,一些官员“告老还乡”之后,毕竟余威余权尚在,人脉资源仍在,基层干部会不会竭力巴结讨好他们,给予种种好处,甚至给返乡者子女下乡办企业、亲朋在乡办事创业提供诸多便利?要消解这种担心,在制度设计时就要堵住漏洞,使“告老还乡”者真正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权力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