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透明是打造阳光政府的前提
近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编撰的《2015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省级政府透明度仍较低,仅公开1/3左右财政信息,其中政府资产负债的公开情况最差,有9个省份未就此提供有效信息。其中,山东以57.01分位居榜首,贵州以19.44分垫底,北京位居第15名。
有道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中央政府部门也在逐步细化公开财政账本,并公开了“三公”经费及行政经费支出情况。据介绍,《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发布今年已是第7个年头。然而数据显示,我国省级政府透明度依然较低,即便是财政透明度排名第一的山东,得分仅为57.01分,尚不及格。31个省份中,没有一个省份公布全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信息。有的省份以保密为由,对政府负债信息、三公经费等关键信息讳莫如深。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如此之低,如何打造“阳光政府”?
从技术层面来讲,地方政府公布财政信息并不存在障碍。如果政府真心实意公布这些纳税人应该了解的政府收支、债务信息,财政透明度即便不是很高,至少也可以拿个及格分。然而,31个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都不及格,问题出在哪里?虽说政府公开账本特别是财政预决算与资产负债、“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等敏感信息,会增加工作量,还会把某些用钱多的地方与部门推入舆论漩涡,但这正是建设透明政府的需要。
上到国家,小到家庭,钱怎么用都是很敏感的事情,也是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因此,政府及其部门不仅要依法公开财政账本,让政府财政信息透明起来,而且政府预决算要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努力,并主动接受人大审批、人民监督,把财政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此外,政府与国企的预算外资金、小金库应该得到治理与规范。否则,政府的其他方面再透明,老百姓也很难认同你是阳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