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纪处分条例何以引起轰动?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纪律处分条例甫出,立即引起媒体热议。与以往不同的是,党纪处分条例的发布不仅是媒体热议,更引发了广大党员的热议。
党纪处分条例之所以引起轰动,在于修改内容的大幅度变化。此次修改幅度之大,史上罕见,仅删除的与法律重合的内容就逾70项。整个通报中,“纪律语言”十分鲜明,体现出纪委执纪中“纪法分开”的法治思维。大幅度变化的背后是治党思维的转变。党员干部的腐败,需要党纪予以约束,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党纪处分条例之所以轰动,还在于其要求更为严格。此次修改划出了纪律“底线”,强化了“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这种分类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其中,“生活纪律”一类更是切中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法律之前为党员划定纪律底线,保证党纪严于国法,也难怪被不少党建学者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这反映的是从严治党的决心。
党纪处分条件之所以引起轰动,更在于从“党员干部”到“全体党员”的对象转变。与党纪条例同时颁布的,还有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而此前版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这一变化把全体党员纳入治党范围,明确告诉了广大党员“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而不再是“不准”做什么。正如王岐山所说,“公民不能都踩到法律的底线上,党员也不能全站在纪律的边缘,依规治党必然要求以德治党。”
从严治党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一个道德“高线”,一个纪律“底线”,双管齐下,从严治党,这一举措必然引起广大党员的轰动甚至全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