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行政”也需要治理整顿

    眼下又到了幼升小报名的时候,广州白云区黄边小学的家长却被告知,要想报名,除了准备户籍信息、孩子的体检表等常规材料外,还需提供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如果没有计生证,就需提供最近一年的查环查孕证明。

    要想上小学,先交计生证,这类奇闻近年来并不少见。按照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我国所有适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换言之,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不能以要求提供父母的计划生育证件等,给适龄儿童增添入学门槛,更不能以不能提供计生证为由,拒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现行法律和政策并没有关于义务教育入学与计生问题相挂钩的相关规定。各地均应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广东省教育厅也曾表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不能提供其父母计划生育证件等为由拒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引人思考的是,时至今日,入学为何照样要求提供家长计生证?

    这恐怕是“捆绑式行政”惹的祸——《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广东计生工作实行兼职委员单位制度,教育部门是计生兼职委员单位,就要依法履职,指导、督促义务教育学校在新生入学时,查验其父母的计生证明,还要造册通报给计生部门。教育部门觉得管理不便,就利用学校来设卡。难怪会出现一边表态“不允许”,一边又有学校要求提供计生证的情形。

    “捆绑式行政”也需清理。“捆绑式行政”虽可提高行政效率和效果,但极可能损害公民合法权益,这也是没有将权力关进法治“笼子”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