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正常维权受挫是一帖清醒剂

    儿子要结婚,河南一地级市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老游看中了一款床,签了购买合同,付了全款,就等着商家送货上门。结果,床没来,商家“失联”,连商场里的柜台也撤掉了。这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试图通过正规渠道给自己维权,找家具市场,找总经销,找工商局,但被踢来踢去。一番折腾下来,这名50多岁的干部气得连声感叹“简直要崩溃了”。

    作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如果动用人脉,以“非常规”手段解决问题,完全能处理这起维权之事。但他只想以一个普通的、吃了亏的消费者身份,用商业规则跟各个市场主体理论,沿着正规渠道维权,但现实令其无奈。实际上,他的遭遇,发生在许多普通人身上。当下市场规则体系不彰,商家诚信、守法意识缺失,监管部门执法不力等现象依然存在,普通百姓办事、维权的难度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官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进行正常维权受挫、以至“崩溃”,从正面意义上说,不亚于一场领导干部走进基层、下到民间的“微服私访”,以亲身经历体验了一回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态和民生疾苦,也因此发出了“从没有想到维权这么难,真不知道其他老百姓维权的时候该咋办”的由衷感慨。

    这样的体验,犹如一帖清醒剂,对这位人大常委会主任来说,相信从维权失败的“崩溃”中,切实感知了百姓办事、维权的不易,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能以亲身经历,发挥好人大监督的作用,促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为政宗旨。

    这样的体验,犹如一帖清醒剂,也让整个社会猛醒,亟须作出有效改观,应牢牢把握“依法治国”时代主题,培育全社会诚信、守法、信法的规则意识、法治信仰和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氛围,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改变“信权不信法”思想,以法治的明规则替代拉人情、走关系的办事“潜规则”,以法治的彰显来有效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社会办事、维权效率,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