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混得不好”阻挡游子“回家”脚步

  8日凌晨6点刚过,一对父子从重庆市沙坪坝青木关出发,安全抵达老家湖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此前,33岁的儿子小陈15年没和家里联系,以致户口被注销。因为办理一张临时身份证,重庆民警得知他恐归15年,通知了家人。15年来为什么不回家?小陈介绍了这15年来的经历。“没有哪一个春节不想回去,但回去怎么交代?混得不好,没脸回家。” 

  对于春节“不回家”的理由,“恐归族”可以有其自以为是的说辞。

  也许,“混得不好,没脸回家”着实寄寓了年轻人希冀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志向,但将其作为拒绝回家的理由,却不无自私自利、不敢直面失意、不愿与人沟通的心理缺陷,甚至可以将其视为漠视亲情、不谙伦理、不尽孝道的无情无义之举。奶奶过早离世,母亲哭瞎双眼,一句“我儿子找到了”的由衷感叹,又饱含了一位父亲多少思儿痛苦和寻子艰辛。 

  年轻人出外打拼,既为养家糊口的生计奔波,也为价值彰显的阅历体验。但所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拥有直面现实、勇对挫折、挑战自我、顺势而为的阳光心理和风险预期,方为荣辱不惊的完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此外,何为“成功”,原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心理性概念。 

  而不让“混得不好”成为游子“回家”的羁绊,需要“恐归族”自我减压、善于倾诉的情感调适和性格完善,也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的心理疏导和解困救助。公安民警为陈家父子相逢牵线搭桥的善举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