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组何时才能不“挤牙膏”
黑龙江在押犯狱中猎艳案曝光后备受舆论关注,近日专案组公布调查结果,讷河监狱监狱长、政委及纪委书记在内的14人被处理。无独有偶,1月21日晚,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深圳一海鲜山庄暗访当地警员涉嫌聚众“吃娃娃鱼”时被警察殴打,此事经披露后引发舆论关注。在专案组调查后结果出来,14名涉嫌违规的公安民警被停职调查,并对涉嫌违纪的东深公安分局局长王远平立案调查。
从结果看,针对监狱猎艳案的问责力度很可能要超出以往。但在案件实际调查过程中,讷河监狱如同难以攻克的堡垒,不断损耗着司法的公信,以致最后“最高检派员指导调查”。
事实上,每次舆情倒逼事件,官方往往都是以“结果”来定论,但真正的结果如同挤牙膏一样,压一压,出来一点。
与此同时,深圳公安局因吃娃娃鱼记者被打事件,在重新组成调查组后,包括王远平在内14人被停职。而最初王远平担任专案组组长时,就遭到网友调侃。
同样引人关注的是,上述两起案件具体处理了哪些人,相当模糊。有关当事方还按照“主流是好的,问题是个别的”逻辑去处理问题,和“打圆场”“护短”有什么区别?其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遮掩了脓包。
处理上述案件,必须站在整治司法腐败的高度,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决不允许应付了事。“从严治警”是硬性要求,不能流于口号。希望调查组有足够的气场和能力,让调查结果公开透明,这样才能让公众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