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创新中顺应群众新期待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政法工作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到了关键期,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有了新期待。在120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司法制度改革与创新成为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顺应群众新期待的重大举措。

政法工作首要任务是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良性运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时有发生,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政法机关。政法工作不仅关系稳定大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更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从邻里矛盾,到工作纠纷,再到社会治安,政法工作无处不体现着特殊价值。当下,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充满了期待,需要政法机关做好本职工作。

政法工作是社会公平与正义坚强后盾。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来看,公检法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是最为直接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些司法个案中,由于人为因素干预,老百姓打官司往往要拼关系,关系越硬胜诉可能性就越大。一些政法机关,在具体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上访、闹访现象与此不无关系。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与正义的期待,政法机关义不容辞。

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需继续深化改革。其中,制度创新,破除旧弊,保证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使各项政法工作顺应群众新期待,是当下一项重要任务。

制度创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推进司法公开,保证了司法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制度机制,纠正了系列冤假错案;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废除劳教制度,彰显了人权保护。新的一年里,各项体制改革仍需继续推进。

制度创新,要求建立一系列新制度。比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登记制;深化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从本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看,这一系列新制度都有望得到推进。

过去几年里,我国在司法制度创新中已有一些成果。在此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提出了要解决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和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由此可见,这些制度创新前景乐观。此外,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人民陪审员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系列制度都进行了试点。

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都遵循改革的规律。我国政法工作制度创新,既要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好制度,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既要有顶层设计、综合配套,也要讲积极稳妥、试点先行;既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

为了更好地顺应群众新期待,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了维稳思路变化兼顾社会发展,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平安中国建设,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提高政法机关服务大局能力水平,部署一批有影响的改革任务等六大思路,处处透露出对改革规律的遵循。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政法工作面临着更多挑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政法工作要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全局意识;努力探索新制度,增强工作的前瞻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增强工作的主动意识。只有这样,政法工作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