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实为群众“身后事”减负
出台南京市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出台南京市殡葬代理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提高生态葬奖励标准……江苏省南京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陆续出台一揽子惠民新政,殡葬服务政府买单的政策从只覆盖低收入人群向适度普惠性改变。同时,在强化殡葬法制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殡葬权益基础上,服务越来越规范,也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3月24日《南京日报》)
“身后事”也是民生事,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南京市瞄准群众办“身后事”的急难愁盼,多措并举,综合发力,不断完善殡葬惠民政策,强化监管治理,推广生态节地葬,给群众的“身后事”支出做减法,也给群众的民生权益做了加法。
丧葬活动包含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费用,如果让群众承担所有环节的费用,杂七杂八加起来,可能就得几千上万元。南京市免除了基本丧葬费,由政府买单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殡仪基本服务项目,并面向南京市民以及外地来宁人员推出千元办丧事服务套餐,持续扩大惠民殡葬减免政策的覆盖范围,有效减轻了群众的殡葬负担,也缓解了群众的焦虑,慰藉了群众的情感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殡葬服务的公益底色,体现了政府对群众“身后事”的托举责任。
黑中介、外包人员以及殡仪馆乱收费是群众办理“身后事”的一大痛点,扰乱了殡葬服务市场秩序,侵犯了群众的权益。南京市出台殡葬服务规范标准,规范殡葬服务中介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并强化日常监管,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打击无证黑中介,整顿殡葬服务市场经营秩序。南京殡仪馆、浦口殡仪馆还开通消费明细线上查询功能,提升了消费透明度,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挤压了无良中介欺诈牟利的空间。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殡葬服务乱收费行为,挤掉了殡葬服务的收费水分。而通过奖补的方式鼓励引导群众选择生态葬,既有助于提升殡葬文明水平,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给群众提供了一条殡葬减负的可行路径。
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免除基本丧葬费政策,也对殡葬服务乱收费采取了治理措施,但效果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殡葬乱收费问题突出、群众殡葬负担较重等问题。南京市的经验告诉我们,为群众“身后事”减负需把减法做到位。各地应进一步拓展殡葬优惠政策的覆盖面,由政府承担更多殡葬服务项目,把免费项目延伸到更多殡葬服务环节。针对容易出现乱收费问题的自费项目,通过制定公开收费标准、监督中介或殡仪馆明码标价(或提前告知)、推出一条龙殡葬服务基础套餐、高效受理处置群众投诉举报、查处曝光乱收费现象等措施予以规范,把殡葬服务自费项目导入诚信、透明、公平的轨道,把群众在殡葬服务自费项目上的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民政等部门以及媒体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并辅以相关优惠措施,鼓励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凝聚厚养薄葬的社会共识,摒弃虚荣攀比心理,在办理“身后事”时选择节俭、生态的方式,真正为生者减负,让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