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信息“非必要不收集”应成为App服务“高压线”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3月22日中国政府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各类应用程序迅速普及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大量App通过捆绑功能服务一揽子索取个人信息授权,用户拒绝授权就无法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变相强制用户授权。全社会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守好个人信息安全防线。此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聚焦解决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规范收集个人信息活动,联合制定实施《规定》,明确39类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显然是监管的一次进步。
个人信息“非必要不收集”,应是App服务的一条“高压线”。要加快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领科技向善,加强个人隐私权保护。要通过建立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侵害补偿和惩罚机制,设置监督机构等方式,为个人信息安全“加密”。同时,应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制定详细规定;在信息采集的源头方面,对采集主体设定门槛,规定必须在事先履行核准和登记程序等。有关部门要指导督促本地区App运营者抓紧落实《规定》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调查、处理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