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园欺凌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校园欺凌事件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尽管该问题不断被呼吁重视解决,教育部也于今年1月启动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对校园欺凌问题重拳出击。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校园欺凌在发现、认定、处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难题,仍须多方面发力,织密学生安全保护网。(3月22日《半月谈》)

  关于校园欺凌的事件在网络上经常被曝出:陕西省一名18岁高三女生跳楼身亡,疑似因长期被同班同学辱骂;安徽滁州市一名13岁女生在厕所内被两名女生掌掴64次后晕厥;辽宁抚顺市5名男生对一个男生施暴,暴打、踹头、要求跪地道歉、扇耳光等。从频频曝光的新闻不难发现,校园欺凌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每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总能刺痛人心,对家长们来说,更是会凭空增加许多焦虑。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林林认为,“孩子的行为都是心理的投射,校园欺凌‘冰山’下的97%都没有被看见。”这般说法,更加证明现实的严峻。

  对校园欺凌来说,很多都发生在“隐秘的角落”,没有监控、没有证据、没有证人……这让一些施暴者有恃无恐,甚至变本加厉,对受害者而言,不仅要遭遇身体上的疼痛,还可能遭遇精神上的摧残与折磨。

  令人稍感心安的是,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基本上都抵达了正义的彼岸,但这背后的现实问题依然不容忽视。目前,在校园欺凌的定性上,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和依据,比如,同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校园欺凌,但也可以解释为孩子们的推搡打闹。再加上,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处罚缺乏足够依据,这都为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增添了阻力。

  更好地保护“少年的你”,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在法律层面进行完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划定明确的红线,形成必要的震慑,真正让施暴者畏惧,从而不敢欺凌。要探索对施暴者入罪作出明确规定,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要加强学校法治教育,通过法院、检察院干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常识,提升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要完善心灵辅导机制,不仅要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也要对受害人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心理安慰,完善心理咨询机制,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健康。

  遏制校园欺凌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社会共同配合,积极作为,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更好织密织牢学生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