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

  有来自北京的网民反映,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居民生活密集,许多地区的整体规划缺乏体育健身场馆,满足不了居民健身需求,建议尽快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充分利用公共设施,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满足人们基本的健身场所需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实中,社会公众对于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确有需求。(2月18日《法治日报》)

  对此,有学校管理者担心,如果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可能给校园安全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学校实行门禁制度,体育场馆拒绝校外人员进入,也是出于维护校园安全的考虑。然而,学校一刀切地封闭体育场馆,这样的管理方式有些过于简单粗暴,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市民首先需要从自身素质上融入校园,从一些细节做起,做到穿戴整洁,不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爱护体育场设施,遵守校园秩序等。

  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范围和时间,即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时间应与当地居民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学校体育场馆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这为学校开放体育场馆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是件非常利民的好事。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开放的经费投入,多途径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各地要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场馆开放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场馆开放服务能力。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引导更多的学校实施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积极营造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