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全方位监督扫除“法官打广告”质疑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法院刊发的一则公告引发热议。公告将无锡多家法院的法官配偶、子女名单予以公布,他们多数从事的是律师职业。对于法院主动“曝光”法官家属在律师界执业、接受民众监督的做法,外界普遍给予赞许,但也有声音称,这会被人视为法院在变相为名单中的律师“打广告”。(6月10日中新网)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规定,“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从事律师职业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无锡市将这些法官的配偶、子女的律师身份等情况进行公开标注,是严格落实规定,提高公共监督力的有力举措,可有效防止法院领导干部及法官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故得到民众的普遍肯定。
但一些质疑也不是空穴来风。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不少人笃信“有关系才能打赢官司”的潜规则,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少数利用特殊关系干预审案、以权谋私的害群之马,因此在某些人看来,法院的回避通告犹如“广告”,会给一些当事人“按图索骥”或者“曲线救国”找相应的律师提供便利。
其实这正说明法院回避通告的必要性、正确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既然一些人千方百计“找关系”,还不如将这些隐蔽的“关系”公布于众,让法官公开发表任职回避承诺,也让其亲属接受更多维的监督,“从严”开展法官任职回避工作,杜绝私下勾兑、假公济私的漏洞,减少司法腐败。
当然,法院发布法官亲属回避通告只是树立公信力的第一步,法院要严明纪律,加强监督,用法律法规管束、震慑相关人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任职回避制度,建立严格的家庭职业信息制度,建立法律职业者全国联网检索系统,明确法官任职回避的严格标准,拓宽公共监督渠道,用全方位监督扫除“打广告”质疑,彰显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