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术,责任我担”应成医者常态
近日,在湖北武汉举目无亲的吴师傅突发脑出血,若不及时手术,可能成为植物人。梨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兆文医生为他打破先例,危急时刻一句“先手术,责任我来担”,把吴师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手术后,吴师傅已转危为安,5月15日顺利出院。
“先手术,责任我担”的难能可贵,不只在于诠释出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医者仁心,更凸显白衣天使在危急时刻恪尽职守的挺身而出。我们为这种主动作为和勇于担当击掌叫好。
按照惯例,患者到医院看病做手术,尤其是实施那些存在较大风险和较多变数的疑难手术,通常要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成员的签字同意。这不只缘于患者对明白就医应有的知情与参与,更在于应对不确定因素时的风险共担。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乏猝不及防的突发疾病情况,而其亲属或近亲属在短时间内却未必能够到场。鉴于生命抢救情势的十万火急,其最佳时间或只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须臾之间。面对手术在即、家属缺位的紧急情况,医生有必要独自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并迅即作出决断。就像新闻中举目无亲的吴师傅,若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事实上,医者作出“先手术,责任我担”的承诺,并不乏相关制度规章的法理支撑。查阅我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行业规章,都明白无误地载有“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的规定,这当属医师行使紧急处置权和《民法通则》规定的紧急避险行为。
围观“先手术,责任我担”,也透视出医者对患者的充分信任。而患者母亲一番“医生啊,谢谢您!如果不是您,我的儿子肯定没有了”的感恩表露,更让这份信任与担当得到积极回应。信任是化解医患矛盾的最好解药,期待“先手术,责任我担”早日成为医者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