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人员成“新市民”体现城市温度

  据报道,安徽合肥市公安局日前为45名流浪乞讨人员采集指纹、拍照,办理落户手续。这45名流浪乞讨人员现在已经成为拥有户籍的合肥市民,可以享受医保等各种市民待遇。

  长期以来,流浪乞讨人员是城市的一块“心病”,他们当中不少人长期盘踞在城市里,不仅自己过得十分清苦,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市民。如今,当地为这45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落户手续,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合肥市的新市民,能够享受到医保、养老等各种市民待遇,这有利于让流浪乞讨人员尽快融入社会,将来他们的生活将得到基本保障,日子过得更有尊严,这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出路。不仅如此,救助站所承担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少,可以将更多救助资金用于对其他人的临时救助上,提升这项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

  但这一模式虽好,也要防范有人借机钻空子。落户到大城市,是很多人的梦想,从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受追捧的程度,也可以看出城市落户资格的稀缺程度。

  因此,在确定为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之前,还需做好资格认定,将落户名额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但资格认定不能临时作决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则不可缺乏,只有制定好了将部分流浪乞讨人员转为“新市民”的操作规则,这项极具创意和善意的举措,方能更好地向流浪乞讨人员展现城市的温度,成为可供其他地方借鉴的理想救助模式。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明确治理“僵尸网站”“僵尸APP”等的时间表,要求在10月底基本完成清理工作。但“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政府“僵尸网站”未走远,“僵尸APP”又来了。(1226日澎湃新闻)

  @王朔: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因此,部分地方政府必须改变“僵尸化行政”作风,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否则即使僵尸APP在本次清理工作中被清除干净,“僵尸化行政”仍会衍生出其他的僵尸政绩。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基层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宣传标语大量雷同,抄袭成风。所谓“传递式”发文、“共享式”写作频频出现。(1226日新华社)

  @齐国瑞:“文抄公”泛滥需问责,更亟须制度性纠偏。对于明显作风不严不实的干部,就要严肃问责,该处分处分、该调离调离、该降级降级,形成震慑警示。对于更多数的干部来讲,制度性纠偏才是正途。

  征地拆迁、项目服务、社区管理、纠纷调解……这些大事小事本已耗尽基层干部的心力,但在“属地管理”的名义下,不少原由上级部门担负的职责纷纷“甩锅”给了基层。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层层传导到最基层的责任往往“兜不住”。(1226日《半月谈》)

  @李蓬国:不能纵容“上级甩锅基层”,负责监督的“有关部门”该去调查问责了,否则,就成了“无关部门”,只会助长这股“甩锅”之风。

  近日,一则医生自晒收5500元药品回扣照片的微博被网友翻出,瞬间红遍网络。记者从涉事医生所在医院南昌市第二医院获悉,该院已对其停职调查。(1226日澎湃新闻)

  @江锡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有人无视群众雪亮的眼睛,群众也只能徒唤奈何。医生晒回扣这事儿,考验着医院的良心,也考验着政府部门“以人民为中心”承诺的真假。

  记者调查显示,互联网黑色与灰色产业相互交织且多处于无管理状态,在网上滋生了大量的诈骗、讹诈等违法犯罪活动。(1225日南方网)

  @江德斌:“网购黑灰产”将商家当作美味的“唐僧肉”任意掠取,令众多商家蒙受不白之冤和损失,已然危及电商业的生存发展,如果对其置之不理的话,就会侵蚀越来越多商家的利益,最终毁掉整个电商业。

  日前,有多名网友发微博称,2018考研数学出现“神押题”,考生怀疑发生泄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回应称,经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视频等材料进行研判,确认所举的例题均与实考试题不同。该教师及视频中所提及的老师均未参与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科命题工作。(1227日《北京青年报》)

  @杨玉龙:考研培训市场之乱,不仅会给考生带来权益伤害,更会影响到正规的培训机构。因此,笔者以为,“神押题”关注点不应仅限于考试是否泄题,更应借此为考研培训市场“去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