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带百名官员旁听“民告官”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日前,浙江嘉兴市市长胡海峰带领100多名领导干部旁听了市中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民告官”案件。记者注意到,这是胡海峰自上月连任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市大会。而参会者除了市府新领导班子,还有各下属地区及市级部门的行政主官。除此之外,这位40岁时跻身正厅级的市长任职一年来,坚持在常务会议之前学习法律,至今已学了15部。

  市长为何带百名官员上法庭旁听?据报道,这是新一届市政府履新之后召开的首个全市性大会。之所以将会场设置在法庭上,主要目的为希望能把法庭变成课堂,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司法过程、体会法律运用,进一步增强对法律、法治的敬畏之心,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这是在用心倾听,是一堂生动的依法行政的实践课

  面对“民告官”案,通常情况下,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愿意出庭应诉的并不多,出庭应诉的高级别领导干部更少。政府官员总是以种种借口不予出庭应诉,一些领导干部“被诉”难免会触动“心结”:轻则觉得耽误时间,怕“丢面子”,重则担心影响形象和仕途。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公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伦理关系,核心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市长带百名官员上法庭旁听“民告官”具有积极的法治意义,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通过“民告官”案的旁听,不仅可以武装官员的头脑,强化法律意识,有利于大家严格依法行政,也有利于指导实践。有效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学法、懂法、守法,以减少“民告官”的发生率。

  近年来“民告官”案件激增,据统计显示:从201551日到2016420日,北京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民告官”案件16281件,同比上升99%。“民告官”案件激增,一方面反映社会的进步,法治的进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正在逐步走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道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还存在诸多问题,或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

  面对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胡海峰市长认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干部作为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关键少数”,必须在“要将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理念牢牢记心上,自觉做宪法法律的忠实信仰者、依法行政的切实践行者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实捍卫者。”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需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职权法定,二是权责一致。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实行授予原则,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授予行政机关职权,同时也是赋予其义务和责任。让更多政府行政官员在“民告官”案的实践中听到和看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并在知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仰、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利的信心,而且可以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