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后”拒加班是对依法用工的理性诉求
4月22日,“江苏省2017年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招聘会”主会场活动在南京举办。“95后”求职比“90后”更大胆更有个性,最让他们不能忍的可能就是加班了。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通信专业的孙同学,之前拿到了一家物流单位的入职通知,但是因为要常态化加班就没有去。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一部分“95后”大学毕业生公然喊出“拒加班”的就业口号,的确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与其说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个性表达,不如说是他们法律意识增强的理性诉求,足以让一些用人单位和部门警醒反思。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但事实上,许多用人单位并没有依法行事。
如今,部分“95后”提出“拒加班”,就其个人来说于法有据,属于合理维权的正当要求,自然无可厚非。而从社会上来说更有积极意义,这种思维观念的进步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必然会倒逼一些用人单位转换用人思维,端正用人态度,克服用人积弊,更加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正当利益和合理报酬,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劳动地位与尊严,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更多的人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