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车不下乡”不只是懒政

  江西鄱阳县凰岗镇境内,有一座破败不堪的老桥,而这座老桥是当地村民外出劳作、祭祀的必经之路,村民担心会随时坍塌,隐患严重。日前,鄱阳县交通局回应,经鉴定,该桥属于危桥,应是农业或水利部门建设的,也应该由建设单位维修。记者联系到近30年前建造该桥的鄱阳县水利局,该局建设管理股的程股长竟回应称:“公车改革后没车,不方便下乡看危桥。”

  “群众利益无小事”,可面对一座约有30年历史且“会随时坍塌”的危桥,政府有关部门竟然罔顾两岸百姓来往交通的安全风险,临“危”不惊,相互推诿,甚至有官员竟然祭出“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的奇葩理由。这岂止是一般性工作懒政,话里话外更透视出民生理念缺失、习惯坐轿摆谱的官僚做派。

  公车改革已实施三年之久,大多数干部早已适应了“没有公车”的行政机关生活,可这位水利局的程股长却时至今日仍未能转过这道弯儿。实际上,按照公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实际上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干部下乡调研办事的工作需要。在此语境下的程股长缘何口出此言?人们或可从两个层面分析,要么是车补发放不到位,“无公车不下乡”是对政策不落实的不满情绪表达;要么就是“享受车补却不下乡”的精明算计。

  去基层一线调研,赴乡下农村解困,这是为官为政者的基本内功和职责所系。公车改革旨在提升干部下乡办事的质量和效率,岂能成为官员增加福利收入、搪塞下乡入村的借口。报道刊发后,县水利局局长高杨带领多人赶赴危桥现场勘察,并开始对危桥进行临时性加固、维修。人们为水利局知错改过、立行立改的务实举动点赞,但加固“危桥”更需铺设干部记挂民生的“连心桥”,对拿着车补却不为民办事的“守财奴”,不妨以人民的名义警示:不愿下乡不如“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