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档案应成为干部管理的“标配”
日前,四川省发改委代省政府草拟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四川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申报、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违法违纪等相关信用信息,依法依规纳入公务员诚信档案,并将公务员严重失信信息归集至全省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和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是当下之要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是建立在诚实、信任的基础之上,倘若每个人都将真实的一面隐藏,戴着一张虚伪的面具,那么社会将失去诚信。从包括各级官员、公务员在内的重点人群开始,推进大数据时代的诚信建设,对于引导规范公民诚信做人,引导健康的社会风气,为社会发展进步集聚正能量具有积极意义。
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作为社会管理群体的公务员更应当重视诚信带来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讲,在思想多元碰撞的今天,各级官员面临着严峻的诚信考验。无论是欺上瞒下,还是朝令夕改;无论是不理旧账,还是有诺不践;无论是个人档案造假,还是拖欠民款不还;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个人事项填报有所保留,要么觉得个人事项属于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如实填报,要么财产来路不正,不敢如实填报……凡此种种,无一不是缺乏诚信的表现,无一不是在逐步削减着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
作为公众人物的各级官员的诚信缺失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构建诚信社会,公务人员当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建立官员诚信档案,是推进诚信社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但建立诚信档案,必须细化操作规则,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作预防至关重要。一方面,诚信档案建立和维护过程中,如何保障官员本人的知情权,保障入档信息有误时能够及时提出异议,需要决策者充分考虑。另一方面,要细化诚信信息的提取、完善、使用等相关机制,防止官员个人信息被泄露、买卖或滥用,从而造成公民权益受损。诚信档案,或许只有薄薄的几片纸,但承载着官员的信誉、名誉和清正廉明,有关部门理应把官员诚信档案建好、管好,使之真正成为干部的一份“明白卡”。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需”。作为公务员群体负责管理政府工作,他们诚信度的高低就代表着政府对群众的负责程度。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公众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从干群关系角度讲,有上行下效的影响。建立公务人员诚信档案,并且以此作为官员选任的一个方面,这有助于对各级官员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监督,也有助于把对官员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延伸到他们的“朋友圈”“生活圈”。这对选好用好干部,把真正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肯定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