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市民下乡”需规范“逆城市化”
近日,湖北武汉市在小朱湾举行现场会,以其为典型示范,启动“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现场会公布了鼓励市民下乡的20项措施,被称为“黄金20条”。武汉市农委主任谭本忠称,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旨在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些城市利用居住证制度,设置学历、技能、投资、房产等新门槛,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或者存在只改变户籍、未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和福利水平的“空转”现象。特别是,很多城里人已经害怕了城里的高房价、高成本、交通堵塞、高污染、能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出现了许多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准备在农村颐养天年的现象,被称之为“逆城市化”现象。如此语境下,武汉鼓励“市民下乡”,实际上是对“逆城市化”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当然,鼓励“市民下乡”,需规范“逆城市化”。首先,地方政府应对“逆城市化”作出制度安排,使其有利于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既然“逆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城乡发展利大于弊,既然公民拥有理想化的迁徙自由,走到哪里,就能在哪儿自由定居,享受当地的公共福利,从制度上给他们以心理认同和归宿,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那么,地方政府就应当审时度势,加强对“逆城市化”的管理和规范,使其趋利避害,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官员、知识分子等精英人士,应成为“逆城市化”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