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不容“掺水作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代表委员认为,这个提法观照现实,有利于挤掉脱贫攻坚中的“水分”,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真贫不可怕,怕的是假扶贫、假脱贫。一些地方的脱贫数据水分多、实绩干货少,根本是急功近利之下的政绩观念有所扭曲。经过这么多年的扶贫开发,现在面对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对此,各级官员的心当然要热,但头脑要冷。脱贫攻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个药方治百病。因此,必须注重实效,正视贫困现实,尊重扶贫规律,科学精准施策,切忌盲目定指标、下任务,更不能单纯为“抢进度”而不顾质量,甚至玩“数字游戏”。
当然,类似这样的“掺水作假”“被脱贫”可能只是少数,甚至是个别现象,但要实现贫困精准退出,防止掺水作假,还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在攻坚克难期,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实事求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对脱贫成效要实行严格评估,通过实施“回头看”“回马枪”,挤出脱贫数据中的水分,通过推行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让各种花样的假脱贫难以藏身,通过落实倒查机制,公开举报渠道,对“掺水作假”者进行严肃问责。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感、使命感,以最大的热情、最得力的举措创造减贫脱贫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