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游执业更自由需要监管更严格
春节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海南省三亚市旅游的山东游客张女士直言自己也“时尚”了一把。她通过网络平台预约了一名当地导游,为她和家人提供向导服务,然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了费用。旅行结束,她对这名导游非常满意,在平台上给这名导游打了满分5分。
“网约导游”,自问世起就被视作解决宰客、甩团、强制购物等“导游之痛”的市场利器。去年5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相关政策,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多地陆续启动线上线下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导游自由执业,其核心内容就是“网约服务”,在游客和导游之间,搭建起一个双向选择平台,实行服务公开,收费透明,从源头上遏制了“黑导游”现象。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但“网约导游”还需“网上监管”。换言之,“网约导游”执业更自由,也在倒逼监管更严格。去年4月初,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然而,文明旅游不单指游客,还应该包括导游。一些导游乱收费等不文明行为,也应该在《旅游法》规范之列。换言之,不仅导游可以举报不文明游客,反之,游客也可以举报不文明导游。特别是,针对不文明导游,也应该以立法形式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有导游进入不文明“黑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并在规定时间内,禁止其自由执业,加大对“网约导游”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每当反贪局收到民众对茂名化州各单位“一把手”的信访举报,她先把当事人“请”到反贪局,再让当事人家属“急”起来。看到“火候”到了,郭志玲便会通过中间人找当事人家属谈判,根据当事人职位的含金量高低谈好价钱。(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余祖欣:遏制任何形式的腐败关键就在于将权力关进“笼子”,于反腐工作者而言,就必须把“自我监督”硬起来,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作风不过关、廉洁不达标,何以监督其他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自信更不能代替自我监督,有了干干净净的反腐“大本营”,治贪查污才能枪口向外、无往而不胜。
成都一科技公司搬进新的办公地点。部分员工进入新办公场所发现,吊顶、墙面等基础装修还正在进行,甲醛测试仪测试发现甲醛超标。该公司员工不得不戴上口罩甚至防毒面具,在正在装修的办公场所工作。(2月22日《成都商报》)
@张楠之:媒体的关注会对企业带来舆论压力,但劳动监察部门的干预显然才应该是常态。什么时候劳动监察等部门也能像媒体一样,听闻劳动者权益被侵犯的线索便迅速行动、积极介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那些罔顾劳动者权益的企业才有望敛迹遵法,戴着防毒面具工作的荒唐场景才可能彻底消失。
4年前,一张“全国彩礼地图”在微博上走红,引发网友热议。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了一篇题为《沉重的彩礼》的调查报道,并发布了一张根据记者调查结果绘制的最新“全国彩礼地图”。在这张地图上,重庆是为数不多的“零礼金”区域之一。(2月22日《重庆晨报》)
@杜建锋:套用《致橡树》中一句话,我如果爱你,绝不用“彩礼”的高度来炫耀自己。弄清了“零彩礼”的源流,对“天价彩礼”辨证施治,当社会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之时,“零彩礼”的一股清流就能汇聚成为社会的主流。
2月20日上午8时许,在武汉市江岸区天伦美伦美舍小区,一名装修工从16楼坠至3楼平台不幸身亡。正当殡仪馆工作人员准备进楼转运遗体时,与3楼平台相通的3户业主以家里新装修为由,拒绝遗体穿过。更有业主认为“遗体不能从小区电梯、楼梯、主干道运送出来,这不吉利。”(2月21日澎湃新闻网)
@徐甫祥:尊重习俗不等于无视生命。在事关生命的安危及尊严面前,任何习俗都当无条件“让行”,而这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诚然,要实现除旧迎新,移风易俗,有待于文明进步,因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通过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规则,以期让社会共同遵守,却是可行且必要。如此,放任旧习俗亵渎生命尊严的荒唐事,当不会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