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强卖平板电脑令教育公信贬值

  1212日,媒体报道了山东邹平黄山中学搞“平板教学”,高一学生要交2800元买平板电脑一事。黄山中学1600多名高一学生中,记者调查时已有1000多名学生交费。对于这项收费,校方称并不是学校收取的,而是这个项目的企业收的,学校不算违规。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是学校的责任,根本不算什么权力。退一步讲,即使教育是一种权力,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也应该具有起码的权力避嫌意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证清白。可某些学校“活学活用”,把芝麻大的教育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强制要求学生统一缴费购买平板电脑,不仅与教育的公益宗旨背道而驰,还容易让人产生权力寻租的联想。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施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已经有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程序要求,学校以推进“平板教学”的名义强制高一学生购买平板电脑,不仅是乱收费行为,而且涉嫌出售教育公信力。同时,正是由于有关部门对学校管理缺位,学校才敢“狮子大开口”,向学生强行摊派平板电脑。

  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下,让学校主动放弃乱收费的既得利益不现实。有关部门对此显然不能放任自流,对教育乱收费止于“水里按葫芦”式的纠正,而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一方面,教育部门要下决心均衡教育资源,改变部分名校乱收费的傲慢心态;另一方面要压缩学校收费政策空间,督促各学校清理各种乱收费“土政策”,防止学校利用种种先决条件搞权力寻租,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给乱收费戴上紧箍咒,不能听任教育者强推平板电脑,伤害教育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