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透明度不及格亟待“补课”
11月26日,《2016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公布,今年31个省份财政透明度中仅有宁夏、湖南2个省份超过及格线。31个省份中,排名第一位的为宁夏,江苏垫底,北京排名第13位。《报告》认为,财政透明度虽逐年提高但进度缓慢,整体水平依然很低,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社会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保持财政透明是现代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等。但有的省份公开的信息不及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项目的四分之一,对比法律规定,有关人员是否汗颜?
财政透明度不及格不能止于公布成绩单,还须紧急“补课”,迎头赶上。各地各级政府要充分意识到财政透明度对于国家、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为信息公开提供法律保障,比如修订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变以往大而化之的公布方式,让老百姓看得懂,让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妥善解决信息公开主体多样性带来的问题等等,并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的问责体系。充分听取民意,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促进全国自上而下依法执政,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公众的知情权和获得感,让财政透明度成为法治、文明的现代中国之“标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