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召开会议部署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通讯员赵岩) 为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增强司法公信力的意见》以及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精神,日前,北京市召开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部署会议。会议要求不断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努力使北京在解决执行难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制定《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增强司法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提出,党政机关要带头尊重、自觉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负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机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协助、配合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快与人民法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对被执行人资产的网络查控,对被执行人信息的网络查询,对限制出境等措施的网上办理。加大对司法处置不动产、小客车等资产的政策支持,提高被执行人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执行救助机制,帮助解决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当事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意见》要求,要加快落实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共享和惩戒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局面。
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通报了北京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近年来,北京市法院在执行案件大幅增长、办案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各级党委的领导,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充分履行执行工作职能,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至今年9月,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310263件,执行到位金额1419.59亿元,在解决执行难工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法委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联席会议组织协调、沟通联系和督促检查的作用。要完善执行协作配合机制,深入推进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建设,推动健全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财产及身份信息实名登记和信用采集制度,加大对房产、车辆等财产在处置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安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和车辆,委托律师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等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基层执行协助网络建设,形成解决执行难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行业准入、融资信贷、生活消费、获得荣誉、担任重要职务、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并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本单位管理、审批工作系统中,实现自动比对、自动监督。要加大对抗拒执行的打击力度,有效惩治恶意逃避执行、暴力抗拒执行等行为。要通过对执行工作的大力宣传,增进民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认同,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会议下发了《北京市解决执行难协调配合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要求51家执行联动机制成员单位抓紧反馈意见,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联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