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屎糕”成特产是打法律擦边球
近日,上海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狗屎糕”的产品引来不少质疑,该产品外包装上印有“上海特产”的标识。一些上海本地人称“上海特产中根本不存在狗屎糕”。对此,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称,“狗屎糕”是否为“上海特产”尚难界定。
地方特产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只是大众的理解。从法律层面说,并不存在地方特产这个法律概念,在法律上从来就没有地方特产的明确定义、标准、目录和管理规范以及法律法规。
在法律上,保护的地方特产一般是名优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旅游商品、中华老字号等,这几类产品既有相应的标准、管理规范,也有官方认可和推荐名单目录,只有进入目录的产品、品牌才可以使用这些标签、商标、名称。反之,就属于侵权行为,也是虚假宣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这个角度说,即便“狗屎糕”不被上海本地人认为是上海特产,但只要在上海本地生产,且外地没有生产“狗屎糕”,被商家贴上“上海特产”的标签,而不是贴上名优产品、旅游商品等有特定法律含义的标签,那么这只能算是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而不能定性为法律上欺骗消费者。换言之,“狗屎糕”成“上海特产”,是商家在打法律和监管擦边球,钻了法律和监管的漏洞。
监管部门有必要按照大众的口语化表达和理解,根据社会影响力,出台地方土特产目录,既让属于土特产的商品可以真正打上土特产的标签,又让人们对地方土特产有一个法律上的认识,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土特产,以便在购物时加以区分,避免被误导和上当受骗,进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