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扫街折射“创卫”困局
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抓着抹布,胳膊上别着红袖章,7月下旬开始,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这个特殊的群体很是显眼。他们不是环卫工人,而是来自任城区的基层机关干部和公务员。这群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而上街扫地的公职人员迅速走红,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1990年开始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直沿袭至今,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城市获此称号。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城市为获此殊荣,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的甚至公然造假。
事实上,在“创卫”过程中,“突击式”“运动式”等做法并不鲜见;这种重形式、轻民生的“创卫”方式,甚至成了各地一种通行做法。殊不知,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的面貌,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称,市容卫生、精神卫生这些东西不是创建出来的,而是人们自身素质提高的客观表现。
时下,各个部门的评选项目让人眼红心热,应接不暇,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等。有些城市,明知道先天不足,不够参评条件,却不甘落后,便打肿脸充胖子申报参加评选。开展创建评选活动,三番五次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一些具有明显“硬伤”的城市,为了应付检查,要么突击上阵,要么集中造假,企图蒙混过关。
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几乎成为各地创建活动中的潜规则;不仅欺骗了组织,浪费了财力;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属于典型的瞎折腾。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取消其参评资格,甚至对参与造假者实行问责,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