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腐败亚文化”需精准施策
湖南省纪委官网“三湘风纪网”日前发布了张家界市政协原副主席、党组成员高建国的忏悔录,其中写道:“喜欢跟女人们在一起,有时候还作风不检点,认为是一种时尚,一种能力。”“拿别人的钱时,不计后果,认为只有二人知道,只要二人不说就没有问题,或没有大问题。”这是腐败亚文化的一个生动写照。
今年春节后至今,中央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与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多个专题,直接批驳“腐败亚文化”,释放出了中央纪委决心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促进“不想腐”的重要信号。
应该看到,腐败亚文化徒有“文化”之名,而无“文化”之实。过去一段时期内特别是十八大以前,腐败群体与腐败时空出现扩大化,乃至在一定范围内大众化、普遍化、公开化乃至“合理化”,俨然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气候、一种环境、一种氛围。“高建国们”更是把玩女性视为一种时尚。这一鲜活的事例说明,腐败亚文化是腐败成风的代名词,是真腐败、假文化,与高雅文化、人类文明格格不入。
是故,治理腐败亚文化需要精准施策,宜从腐败现象入手,严惩腐败,而不能被其“亚文化”的称谓、外表所迷惑而在文化上兜圈。这也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为此,要在高压反腐上保持坚强定力,不惧杂音,排除干扰,把高压反腐持续推向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注重用事实说话,让腐败亚文化没有市场,让廉洁文化蔚然成风。
腐败分子得手、当道,正义不彰,正不压邪,是腐败亚文化的最大催化剂,也是刺激大众都想腐败一把的“春药”。在严惩腐败、治理腐败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遗忘腐败存量。中央多次强调,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谚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一些曾经大肆腐败、为害一方的“老虎”与“苍蝇”,现在“装乖”,仍然在位,没有受到应有惩罚,广大干部群众对此不满。回应干部群众诉求,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彰显正义,增强以上谚语的说服力,防止腐败亚文化蛊惑人心、混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