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犯罪是校园欺凌的违法“升级版”

  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披露,20132015年,广东检方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校园暴力”案件共510宗计915人,其中已提起公诉748人。

  校园暴力犯罪频发、高发是一个危险信号,折射出校园安全形势的恶化。校园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殿堂与“圣地”,暴力犯罪染指校园,不仅严重扰乱了学校秩序,污染了校园风气,戕害了这片“净土”,更直接威胁着广大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校园暴力犯罪是校园欺凌的违法“升级版”,正因为校园内发生的恃强凌弱现象及问题得不到及时制止和解决,少数施暴者胆子越来越大,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段越来越残忍,由称霸一方变成了“恶少”;由侮辱、欺负、打骂弱小同学的轻微违法行为,演变成犯罪,乃至于干起惨无人道的强奸及杀人越货的勾当。

  铲除校园暴力犯罪这颗“毒瘤”,须重教与严惩双管齐下。所谓重教就是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纪及人性教育。七成在校未成年人参与暴力犯罪,小小年纪沾满了戾气,被“恶”熏黑、扭曲了灵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失败。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这一教育的“短腿”亟待修补。严惩就是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充分发挥法律惩处一个人、一件事,教育一大片的“以儆效尤”作用。

  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犯罪尚离不开社会的帮教,政府、公安及司法部门应支持和配合学校抓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对“问题少年”实施教育矫正等。

 

 

  日前,一段幼儿园两名老师对儿童踢打的监控画面,引起人们的关注,事情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启辰艺术幼儿园。有媒体了解到,该幼儿园尚未拿到办学资质。而且,在呼和浩特市,这样未经审批便招生的幼儿园并不少见。(523日《工人日报》)

  @岳乾:供给短缺的问题不解决,供需失衡的大势不扭转,政府部门恐怕很难真正抛弃以宽松监管换取供给量的策略,幼儿园管理者也就缺乏真正提升服务及质量的动力与意愿,个别幼儿园工作者的低素质行为也就很难杜绝。

  524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525日《新京报》)

  @刘义杰:爬着藤梯上学的孩子是一个警醒,如果没有这些孩子爬藤梯的震撼照片,恐怕谁也不知道这条藤梯之路还要持续多久。各地也应该借机加以排查,看看在自己的辖区,是否也存在被藤梯隔绝起来的农民权益,是否也存在爬着藤梯上学的学生。

  524日上午,陕西汉中市勉县勉阳街道办办公大楼内,“工作人员去向公示栏”上的纪龙金显示状态仍为“在岗”。而实际上,早在54日,纪龙金离开单位后就未在单位再露过面,516日找到他时,他已在家中死亡。(525日央广网)

  @余祖欣:作风无小事、监督管理更无小事,12天不上班还能“在岗”,只怕寒人脊背的同时还寒了人心。俗话讲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今竟在一块工作人员去向公示栏上应验了,那当事人的离去也可以为这一岗位的设置画上句号了。

  多达三成的简历存在造假情况,很多人都在“工作经历”这一项中撒过谎……近年来,求职者在简历当中的一些“小动作”,逼得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得不花钱、花力气去做员工的“背景调查”,甚至委托第三方机构像私人侦探一样去“侦查”对方的底细。(524日《北京晚报》)

  @黎禹君:治理求职者简历造假乱象,最重要的落脚点在应聘者。与其在就业时给简历“注水”,不如在求学阶段多把心思花在学好知识,积累实习实践经验上,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成为虚有其表的“注水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