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起招嫖刑案何以不能引起反思?

  隐藏在酒店的“招嫖江湖”早已存在。媒体从全国11个省市法院搜集到59件涉如家酒店品牌的招嫖刑案,统计发现,因发招嫖广告抢地盘引发的血案屡见不鲜。在这些案件中,有的招嫖团伙误以为“同行抢生意”而将刚刚住店的男客人砍伤多处,有的团伙为抢地盘而持砍刀、斧头将竞争者手掌、甚至双脚砍断。

  和颐酒店女子遭袭事件引发公众持续关注,经警方调查初步认定该事件起因于招嫖广告,再度将涉案酒店及其所属如家酒店集团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记者所挖掘的司法数据更是显示,仅仅因招嫖所引发的刑事案件涉及如家酒店的就有59起。

  若是考虑到司法判决全面公开只是近年来才进行的事情,记者所能掌握数据有限;存在管理疏漏的酒店显然不只是如家一家;并不只有“招嫖纠纷”才能引发涉酒店刑事案件;相关数据不仅须引起如家集团的深刻反思,更给整个旅馆业,乃至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旅馆业管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旅馆工作人员不只是服务业人员,也是公共安全的责任员,在某个角度上,更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职责。实际上,在现行法上,相关责任就有所体现,《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以及不少地方制定的相关法规规定着旅馆业的安保与管理责任。就管理责任而言,旅馆业有两项最基本的制度,旅客验证登记制度与会客登记制度。前者要求旅馆对所有入住者进行身份登记,而后者则要求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登记。

  遗憾的是,目前各旅馆只对前者进行了严格落实,后者却形同虚设。据笔者观察,这其中还存在着吊诡现象。笔者外地亲属经常来京治病,根据笔者出入不同旅馆探望亲属的经历,一些小旅馆反而能落实会客登记制度,每当笔者进出都百般询问,而一些稍微上档次的酒店反而可以自由进出,毫无障碍。这或许在于小旅馆往往是个体经营,管理者反而更容易意识到直接责任,而酒店则一般是员工管理,即便出事,员工也并不直接承担责任,就容易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懈怠心理。

  事实上,会客登记不仅可以发现、排查明显的可疑人员,也可以给予不安分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震慑,让他们感受到即便到了相对私密的客房,也没有脱离社会监管,此外,在违法犯罪发生时,还能更快锁定嫌疑人,为警方及时破案提供帮助。诚然,会客登记制度全面落实将给酒店和住客带来不少不便,但不得不说,相对于公共安全而言,“不便”是我们必须付出的成本。

  我们有理由期待会客登记全面落实后,不少潜在的治安案件将得以避免。而这不能仅仅依靠旅馆酒店的自觉,还需要执法机关积极作为,对于不遵守法定要求的从业人员依法作出处理与治理,对于法律缺位的地方则应及时立法,堵住法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