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民共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周国萍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总法律顾问

  近10年来,中国建材集团按照市场化原则,坚持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与上千家民企成功混合,走出一条以“国民共进”方式进行市场化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在推动和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过程中,我们提出并践行了“央企市营”模式。在“央企市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融合公式和“规范运作、互利共赢、互相尊重、长期合作”的“十六字”混合原则。通过中国建材集团10年来混合所有制实践的回顾和总结,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依法规范操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在推进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坚持依法依规、流程规范、公开透明等原则,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严控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做好顶层设计,培育良好文化,规避股权多元化带来的战略风险。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结构必然多元化,国有股权的控股比例将有所减少,控制力度相对减弱,不同类型股东对公司战略方向的选择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个别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缺乏长远考虑的投机意见,从而给企业带来战略风险。

  (三)不断创新管理,促进资源和文化融合,防范混合企业的管理整合风险。中国建材集团重组联合了一大批混合所有制企业,新进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一,经营者和主要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认识及对企业的文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为此,中国建材集团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和管理工具,建立起“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等一整套符合集团特点的管控模式,确保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出效果,改革扎实有效。

  (四)建立有效约束和激励机制,依法加强对职业经理人履职和流动风险防范。一是实行市场化选聘,依法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依靠企业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合同约束,构建合法有效的制度防线;二是建立健全以经营业绩考核为依据、以岗位绩效工资为基础,实现短期薪酬分配与中长期激励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发职业经理人工作热情,规范职业经理人行为;三是依靠企业健康诚信的文化和职业经理人自律所构建的道德防线,增强职业经理人的归属感,保障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稳定性;四是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纪律要求和经营思想结合起来,强化职业经理人的担当意识、发展意识和廉洁意识。

  (五)加强事前审批,坚持公开透明,积极防范员工持股短期利益陷阱。一是积极建立以激励型为导向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持股的适用范围、股权结构、内部管理部门、监督机制等予以明确规定,自觉遵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如规范审计评估程序,加强持股方案的事前审批,坚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规范员工持股方案,鼓励员工关注企业长期利益,避免员工将持股计划当做一种企业福利措施,过分关注短期的投资效益,给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经营持续性带来风险;三是根据企业实际,设置恰当的员工持股比例,在董事会、监事会上发挥员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机制,使员工与企业成为资本共有、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