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同分同权充满教育公平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表示,针对全国录取分数线和比例不公平的问题,全国应该同分同权,体现公民依法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
教育部当初下放高考命题权,其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但是,结合现实教育国情考虑,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弊端逐步显现。有调查显示,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以后,八成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实际上代表了沉甸甸的民意。“同分同权”传递出的朴素教育公平理念让人期待。
其一,高考分省自主命题,高考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作为国考的高考有降级为省考之忧。高考之所以具有公平、权威的特点,除了教育部亲自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给予极大关注以外,全国“一张卷”的高考命题模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国际上通行的统一考试与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相比,尽管许多省份高考自主命题,但是高考选拔、录取仍是全国统筹安排,教育部给各省市分配不同院校的招生名额。统一高考的模式正在打破,但是高考招生全国一盘棋,高校大面积自主招生条件不成熟,高考分省市命题的现实意义大打折扣。
其二,由于各地的命题思想、命题难度与考查知识范围、知识点不同,导致各地高考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各省市之间基础教育质量的可比性也会受到影响。这不利于各地基础教育取长补短,缩小各地教育发展的差距。
其三,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对教育不发达的省市来说,自主命题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命题质量、试卷保密、批阅方面,给这些省份带来了压力。自主命题的科学性、严谨性、权威性不及全国统一高考试卷,不仅容易出现争议,对自主命题试卷能否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素质能力也是严峻考验。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自主命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省份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均的争议,但是各省份高考招生指标分配不均的问题客观存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省份的学生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机会远远大于人口众多、高等院校较少的省份。高考命题自主权下放,降低了高考成绩的可比性,隐藏了教育不公的深层次矛盾。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面对全国高考一张卷、同分同权的民意呼吁,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不可等闲视之。即便目前全面“同分同权”有难度,教育部等部门也应该在充分调研,征询民意的基础上,科学调整高考命题模式,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给广大考生营造科学、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