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慰问补课教师折射教育公平焦虑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二中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收到“高三家长委员会”的通知,声称每位学生要交1100元钱,做“慰问高三老师”之用,部分家长表示不解。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家长委员会的行为,与学校毫无关系,学校不会接受。学校目前已经叫停家委会收钱行为。  

教育部屡次发布“禁补令”,要求学校不得有偿补课,本是为了降低孩子的课业负担。但是,家长对此并不领情。不仅常德二中的家长商量给老师发“慰问费”,其他地方的补课问题也屡禁不止。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学生成绩,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

教育部门不仅要发布“禁补令”,还要采取措施落实“禁补令”,不能听任部分学校架空“禁补令”。同时,当下的现实教育语境值得反思。如果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动了真格,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改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改分数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宽松的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氛围逐步被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理念取代,不仅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减轻,“禁补令”也会获得教育公平原动力,赢得教育者、家长与学生的理解、支持。家长“慰问”补课教师之类的咄咄怪事也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