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购维权难在“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尹小姐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已经停产的名牌二手耳机,收到货品之后确定该商品为假货。在卖家提供了发票凭证、尹小姐拿不出网购平台要求的“政府部门鉴定报告”的情况下,历时8天,奔波了5个部门,拨打了无数通电话后,平台终于判定尹小姐胜利。虽然,尹小姐的坚持最终获得了胜利,但却再次暴露出网购者维权成本高的老问题。
近年来,网购已变成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与此同时,消费者与电商平台和商家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网购多是异地消费,隐蔽性强,涉及环节多,维权并非易事。
网购维权难,难在哪里?难在监管执法的“最后一公里”上。“徒法不足以自行”,网购维权虽有法可依,但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监管执法过软的问题。在网购模式广受青睐的当下,破解消费维权难、网货侵权、网商公信力差三大难题,既需要经营者诚信自律,消费者依法维权,也需要法律的严加规范,更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方式、手段与时俱进,着力化解监管与维权执行难的“最后一公里”困局。公众消费从线下到线上场域的转移,从客观上呼唤着治理之变。只有让“有形之手”的保护力不断增强,才可以净化网购市场,还消费者一片干净的天空,并促进网购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为发挥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