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书记几套房”的监督值得期待

  成都33名领导干部近日进行专题述责述廉。“辖区街道出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你如何对待?”第一个上台接受质询的成华区委书记张孝军就尝到了“被挑刺”的滋味。当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汇报目前只购买了一套62.32平方米的房子后,一位特邀监察员直接提问:“书记,你真的只有一套房子吗?”赵浩宇回答:“我确实只有这一套房,组织可以核查。”

  与某些地方内部述职的做法相比,来自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的33位党政正职领导,现场向成都市纪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等200余名与会代表述责述廉。这种敢于直面群众的权力监督形式,显示出接受群众监督的政治勇气,还能拉近官员和群众的距离,取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毋庸讳言,怕群众说“坏话”,不敢面对群众的官员并不在少数。而官员不敢面对群众,不敢把民生工作公布于众,更不敢公布自己真实的家庭财产。这不仅让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也使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矛盾不断积压,群众的怀疑、不满空间会更大,官民之间将逐渐失去共同语言。 

  官员公开述职,既像一盆冷水,泼向那些回避矛盾、不敢直面群众的官员;也像一口热气,给其他地方如何监督权力,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传递出一种民生导向。不谈大道理,官员述职、行政就从认真回答民众提问开始。当然,在公开述职、接受群众监督的问题上,还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如何扩大民意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科学性,增加民意取向在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