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农村学生陷入“阅读困境”
“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中央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农村地区,还有不少学校的学生处在“阅读困境”中。
这些年来,虽然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发展不平衡依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不少城市已进入优质资源整合以打造教育品牌的阶段,而乡村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条巨大的教育鸿沟,阅读资源上的差距无疑就是一个鲜明注脚。农村图书资料不足,一直制约着乡村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统计显示,占我国儿童人口半数的城镇儿童,拥有童书资源的88.9%,而另外一半的农村儿童,只拥有童书资源的11.1%。在一份调查中,有七成多乡村学生选择“很喜欢阅读”或“比较喜欢阅读”。
有人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对于乡村学校的孩子而言,拥有属于自己的图书馆是他们的梦想。建设“书香中国”,不能只在城市里香飘四溢,更不能只重视城市学校的图书室建设。相比于城市,图书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更为迫切。对这些地方而言,书籍是跨越大山和城市之间天堑的桥梁,最能体现读书改变命运的真谛。不让农村学生陷入“阅读困境”,关乎教育均衡,更关乎教育公平。期待各级政府及文化教育等部门能把关切的目光更多投向广大农村,在农村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图书室配备等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实行专款专用,着力推进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图书室投入少、更新难、质量低,可读性不强,乃至于形同虚设,难以满足乡村孩子阅读需求的问题。也期待民间公益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能在对乡村孩子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多对孩子们进行精神帮扶。
@吴仕颖:“授鱼又授渔扶上马送一程”是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最佳方式。在推进扶贫开发中,唯有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才能切实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才能真正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林日新: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宽进严出”势在必行。佛山某高校按照校规给14名因“挂科”太多的学生退学的举措,是迈出了“严出”的一小步。
@吴点墨:只有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消除媒体报道、领导就重视的“思维定式”,变“对舆论负责”为“对群众负责”,才能真正化解危机。
@慕容婷婷: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该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政府在出台便民为民政策的同时,多倾听民意,多学习、参考、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扶持与引导力度,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去更多的便利。
@莫纪宏:在“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凡是涉及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政策实施层面采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所有治理领域”的治理模式,以此来突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全面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余秀华:长期以来,我国环保资金投入比例虽不断增加,但远低于发达国家,环保资金投入离改善环境质量要求尚有不小距离。发行环保彩票,持续为环保资金开源,助力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子。
@李文静: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是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法治社会、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必然之举。
@王晋:要积极探索创新治霾防霾方法,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和信息发布平台,推广清洁能源代替烟煤供热取暖。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北青:同样涉案金额的贪腐案,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其所产生的社会破坏力可能大不相同。涉案金额并不是衡量贪贿行为罪刑轻重的唯一标准,贪污受贿罪的量刑标准也不能只看金额,还应与犯罪资金的来源以及所产生的损害性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