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消费不可任性

  “双11”是网购一族的狂欢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所在京高校学生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任性”血拼,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贷平台账号,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虽然网贷消费颇受大学生欢迎,但是这一新生事物也引发诸多质疑。

  应该看到,网贷消费只是一种消费模式,其本身并没有原罪。而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权利自主参与消费行为,选择消费形式。在能力承受范围内,提前消费事后还款并没有什么不妥。再者,还款的压力能够促使一些大学生努力寻求兼职,多拿奖学金,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独立意识、信用意识。

  不过,大学生有网贷消费的自由,不等于可以随意任性。从目前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来看,一些大学生在网贷消费方面仍存在盲目性,缺乏必要的理性。不少学生对个人信用认知度较低,认为互联网信用对未来没有影响,容易产生违约行为,带来信用污点。近年来,质疑者对大学生网贷消费总是谈之色变,批评其诱导了学生们的盲目消费行为。事实上,网贷只是一个工具和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和“魔鬼”的角色,完全取决于使用者。

  此外,网贷平台的“任性”同样值得关注。时下,一些网站推出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贷款的低门槛,看起来方便又划算,却暗藏着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费率不透明等各种猫腻。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网贷行业的规范和监管,防止其给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金融消费者带来误导,纵容非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