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金牌至上”痼疾重振体育精神

    全国体育系统正风肃纪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一青会召开在即,要坚决摒弃以往赛事中“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而导致的种种问题,认真抓好组织管理和监督,严格依据规程规则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重要环节、重要场次、重点队伍的情况及时掌控,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

    在中国体育逐步走向世界之初,金牌的数量,奖牌的多寡,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形象相关联。然而,当金牌数量成为参赛主体之间炫耀的资本,极易异化为非“金”不可的扭曲政绩观。更加令人扼腕的是,在这种金牌至上的政绩观的导引下,滋生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腐败。

    而对于运动员而言,奋力争夺金牌无可厚非,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上夺取金牌,不仅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也是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的最好诠释。但考核必须科学合理,符合体育精神。一味地以得多少金牌为尊,实际上是对体育的一种伤害,是体育之殇。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考核是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但是考核必须科学合理,符合体育精神。无论是用奥运金牌激发民族自豪感,还是在国内体育赛事上比拼奖牌数量,其初衷都是为了让全民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而当金牌成为唯一的追求,而忽略了由各个运动员构筑的运动美景。这既是对其他参赛者的不公,也是对公众参与的一种抹杀。而要割除“金牌至上”的毒瘤,引导人们重视体育精神、参与意识,让体育回归到常识的轨道上来。